过去一年的种种变数把新金融这个年轻的行业推至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可以预见的是,步入2017年的新金融行业并不会跟争议和挑战挥手作别,合规化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蜕变”之旅,过去几年累积的风险还将继续释放,行业去“泡沫”、洗牌的进程仍将持续。一直在科技金融领域深耕的企业,如陆金所、宜信、铜板街及唐小僧等企业优势也逐渐凸显。
防范风险成为鸡年开年金融主题
2月11日,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2017年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一年,保险业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对于风险问题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牢牢守住制度红线和风险底线;
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年度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现象反应要灵,判断要准,要防止“交叉感染”,“将防风险放在更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中国金融最高监管部门在鸡年开年不约而同均提到了防范风险,这绝非是一种巧合:一方面是因为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关社会稳定,金融风险爆发直接受损的将是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最高监管层对严守风险底线防范风险的重视。
合规发展将成2017科技金融主旋律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虽然去年是科技金融规范发展元年,但是可以想像是已经是传统金融重要补充、并受到官方认可和监管的科技金融行业,合规发展、防范风险仍然会是今年监管的主要抓手。
科技金融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让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规避政策风险还是平台战略发展,都是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整改,结合监管对自身战略进行调整,让发展更加规范。创新是企业存活发展的根本,在合规的前提下,互金平台要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平台实力,才能够提高竞争力,为平台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同时随着规范发展舆论传播效应以及投资人理性投资意识的增长和觉醒,那些通过高息吸金、不合规的科技金融平台将会在这一轮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科技金融行业将会产生良性的马太效应,合规的平台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具体而言,合规体现在备案管理、银行资金存管的落实、平台信息披露等诸多层面。
深耕技术方能红海突围
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科技金融行业政策红利已经消退,即便创新是科技金融的发展本色,但是仍然不可能脱离监管而野蛮发展。科技金融行业现有平台数千家,要想在这片红海中突围,唯有深耕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去服务好现有的金融生态,改善用户的体验,满足用户需求。
可喜的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甚至人工智能,已经逐步被国内诸多科技金融企业运用起来,包括已上市的平台、准上市的独角兽科技金融企业,概莫如是。这些技术在防范风险、降低交易门槛、践行普惠金融、将金融触角延伸至更底层的用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这一轮技术创新大潮之中,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唐小僧已经将智能分析、大数据征信等技术应用到风控领域,形成覆盖范围广泛、行之有效的风控生态体系,从而更加安全、便捷地为投资者服务。目前,唐小僧在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下,以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深入应用场景,努力实现资产和资金的高效对接,践行普惠金融,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技术创新能有效的解决传统金融在发展中痛点、推动了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为监管提供了更加完善技术手段,决策层也将站在产业创新发展的角度实现监管措施的进一步的优化,唯有如此科技金融方能开出绚烂之花。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