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永刚“我这几天挺有眼福,看了一下《厉害了,我的国》,我感到十分感动。”3月10日上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他指出,片中展示的大批基础建设工程科技创新都起到了作用,“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万钢强调。
打造“国之重器”
国企民企都有贡献
近年来,科技创新实体不断增强,不仅锻造了很多“国之重器”,同时也极大改善和提升了民生福祉。如高铁已经成为国人远程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表示, “复兴号”就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除了研发团队,还要有高技能人才队伍,我们动车组列车有50万个零部件,每个都要做成精品、艺术品,我从事的组装装配精度控制在0.04毫米以内。”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使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透露,C919还将进行3年到4年的试飞及实验活动,预计到2021年交付给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600115,股吧)公司。
据吴光辉介绍,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于2017年5月份成功首飞,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
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表示,在电动化方面,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是国内唯一一家坚持纯电动、插电混合、燃料电池三种技术路线的整车企业,五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了14倍。
“在无人驾驶方面,我们有了5万公里封闭路线的经验。过去几天,我们刚拿到国内第一张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牌照。在共享化方面,我们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分时租赁公司环球车享,网点覆盖国内60个城市,每天平均2秒处理一个订单。” 陈虹介绍。
陈虹表示,上汽集团将以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方案以及智能制造作为重要抓手,探索实践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同汽车产业进行更广泛深入结合,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发展。
“最近,《厉害了,我的国》很火,讲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和中国网,这些好多都是中央企业为主或者中央企业承建的。”3月10日,在人大记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介绍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成绩单时自豪地说。
“国之重器”离不开央企、军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攻坚克难,同时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尤其是在民用科技创新领域。(下转A2版)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