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前两月经济数据超预期稳增长仍需合力

时间:2018-03-15 来源:未知 责编: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昨日发布的前两月经济数据为市场带来一封“春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数据普遍大超市场预期。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略微下滑叠加年初PMI(采购经理指数)大幅走低,使得经济下行的声音在市场弥漫,而开门红的经济数据似乎可对此证伪。与此同时,经济虽起步向好,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要打好“三大攻坚战”,使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仍需各方合力共进。

  从数据上看,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市场6.2%的平均预期,也高于去年12月份6.2%的增速和去年同期6.3%的增速。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高于市场7.0%的平均预期。相比而言,消费增速同比增长9.7%,虽然高于去年同期的9.5%,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9.9%。

  亮眼的数据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展望未来,方方面面都多了几分乐观和底气。房地产去库存超预期,支撑房地产投资企稳;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上行并维持高位震荡,带动盈利改善,继而增加制造业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服务业持续增长,新动能和消费相关行业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一致性复苏趋势明显,外需持续改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就业较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消费规模有望持续扩大,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增强。

  不过,影响中国经济的利空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国内来看,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调整、不再以GDP(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基建投资或将下行;实体去杠杆也可能利空经济,2018年社会融资数据下行趋势明显,“金融弱”可能传导至“经济弱”;受人民币汇率走高、季节因素消退、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速继续上升的难度较大,预计3月份出口增速将会出现明显回落。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阴云不散,也给中国经济蒙上一层焦虑色彩。

  总体来看,尽管前两个月国民经济稳中有进,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较好,但也应注意,1~2月份在全年经济规模中占的比重比较小,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同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提质增效任务依然艰巨。在经济增长从高速向高质量转换以及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相关阅读

每年可减少80吨CO 2排放 Wolfram Senger-Weiss: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潮流阿尔滕莱茵 劳特阿赫,[详细]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