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较上月提升1.2个百分点,经历了2月份春节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重新回归51%以上的水平。
3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呈现加速扩张的发展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3月份PMI主要指标较2月份均明显提高,既表明春节因素产生的波动较为明显;也表明自去年以来的市场需求平稳、生产经营活动较为活跃、预期良好等基本特点更为鲜明。综合判断,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更加明确。
张立群表示,去年12月份开始,PMI指数持续小幅回落;受春节因素影响,今年2月份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对经济增速下行的担心随之增加。3月份数据表明,这一变化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不存在趋势性下行倾向。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撰文分析,主要分项指数回升明显,基本填补了2月份回落缺口,显示3月份春节因素影响基本消除,市场需求回升明显,生产活动恢复加快,行业普遍回升,企业经营形势向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具体来看,生产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位于扩张区间,随着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制造业生产增速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3.3%,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撰文分析,生产需求扩张,供需更趋活跃。随着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2.4和2.3个百分点,且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生产指数,制造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外贸形势总体向好,进出口双双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2.3和1.5个百分点,均为51.3%,重回扩张区间,进出口活动更趋活跃。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持续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分别为52.2%、53.2%和53.1%,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赵庆河表示,这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继续提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动能培育加速推进,供给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50.4%和50.1%,分别比上月上升1.4和5.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
陈中涛表示,企业经营形势向好。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普遍上升。大型企业PMI保持稳中有升,中小型企业上升明显,回升到50%以上。小型企业PMI上升最为突出,较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
从PMI来看,当前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陈中涛表示,一是从出厂价格指数同购进价格指数对比来看,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为53.4%,保持稳定;出厂价格指数为48.9%,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二者差距有所扩大,企业效益面临承压。
二是从积压订单指数同产成品库存指数对比来看,二者虽然均在50%以下,处在相对低位,但今年以来产成品库存指数高于积压订单指数1个百分点以上,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形势,或预示后期产品库存趋升。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延续平稳较快的运行格局。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虽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上年均值。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工业社会后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服务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都在逐步提升,中国非制造业PMI仍保持上升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正在稳步提升,2018年宏观经济有望继续好于预期。[page]分页标题[/page]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