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翟谦:中欧合作促自贸区提质

时间:2018-04-02 来源:未知 责编: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杨弃非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陈俊杰

  “‘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作用和平台效应不断释放,为中欧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在4月1日于成都举行的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上,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翟谦表示,“现如今,中欧经贸合作也迎来新的机遇期。”

  去年,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当中美贸易遭遇波折,欧洲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可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翟谦指出,中欧在推进经济全球化方面有更多“共同语言”,四川等地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中国对欧合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借鉴欧洲技术创新与全球治理的先进经验,将有助于推进中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提档升级。

  欧洲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去年,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17年,中欧进出口额达6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03%。仅今年1月~2月,中欧贸易额就达到104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3.7%。

  “‘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作用和平台效应正在欧洲不断释放,为中欧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翟谦向记者指出,“包括制造业合作、全球治理理念合作以及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在各个层面,欧洲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而在全方位扩大开放的要求之下,对于内陆省份而言,距离更近且潜力仍有待释放的欧洲地区成为其下一步合作的重点所在。以四川为例,在其自贸区的建设任务中,就包含“全面提升对欧经贸合作水平”等内容。

  现如今,更多目光聚焦于对欧合作对自贸区建设的作用。去年挂牌的7个自贸区开始向内陆拓展,显示出自贸区整体布局正向“一带一路”建设方向靠拢。由此看来,自贸区建设与对欧合作也将有更多可结合之处。

  在翟谦看来,欧洲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者,这与现今强调双边合作的美国不同。基于此,中欧双方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等领域有很多共同语言。“这不仅意味着自贸区和自贸区内的企业巨大的合作可能性,对于提升自贸区的质量和发展,它也将带来很大的借鉴。”他说。

  探索地方合作机制创新

  眼下,越来越多中国城市正在主动融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记者注意到,第三批自贸区的定位中均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如何发挥自贸区优势,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推进对欧发展?

  在翟谦看来,各省市可充分利用各层级的中欧经贸合作机制,为企业互利合作和解决争端搭建对话平台。据其介绍,中国与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目前建有36个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而包括中德、中法、中英、中芬、中意企业家委员会等企业交流机制,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开辟了第二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省市先后搭建平台,推动中欧地方合作。一个突出表现是,近年来,欧洲国家共与中国合作设立了30多个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布局在多座中国城市。据翟谦介绍,总体运营状况良好。

  “在这个方面,成都非常具有创新精神,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对欧合作经验,有基础、有突破。”翟谦指出,“这不仅包括中德、中韩、中法、中意等产业园,以及中国-欧洲中心等载体,同时,蓉欧快铁开行趋于稳定,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创举。”

  翟谦也对四川进一步推进对欧合作寄予厚望。“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四川应找准与欧洲国家的产业对接点,充分发挥好自身比较优势,将广阔本地市场、较强的工业能力和欧洲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相结合。”他说。

相关阅读

每年可减少80吨CO 2排放 Wolfram Senger-Weiss: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潮流阿尔滕莱茵 劳特阿赫,[详细]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