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樊纲:粤港澳大湾区可称为“中国大湾区”

时间:2018-04-02 来源:未知 责编:
  樊纲:粤港澳大湾区可称为“中国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公布在即。近日,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称为“中国大湾区”。

  他表示,在目前的正式文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英文翻译为“Guangdong-Hong Kong-Marco Greater Bay Area”。虽然这一翻译是准确的,但是比较拗口,不易记忆,他建议将其简化为“The China Great Bay Area”,即 “中国大湾区”。

  樊纲指出,在地理概念上,中国没有比这更大的湾区;从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来看,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湾区。因此“中国大湾区”的提法不会有歧义。

  樊纲认为,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湾区,且将来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湾区和大都市圈,2050年人口将达到1.2亿至1.4亿的庞大规模,名称甚至可以进一步简化为“The Great Bay Area”。

  樊纲呼吁,大湾区内各区域不要再各自为政,要以开放的态度融合发展。针对如何更好地建设发展大湾区,他提出“三个意识”:

  首先,发展大湾区要有“大都市群”意识。各区域“不要再各自为政,不要再各自封锁,要融合发展,融入发展。

  其次,发展大湾区要有港澳意识。建立大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更好地发挥港澳作用,促进港澳与内地融合发展。他指出,要关注如何便利香港在大湾区的发展,注重利用香港的各种有利条件,把握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后,发展大湾区要有改革与创新意识。要用改革的意识来发展大湾区,要建立自己的一些制度安排,比如通关、教育、医疗、社保等能够实现便利互融。

  针对制度创新,樊纲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实现大湾区内部要素流动的便利化。这个便利化要包括到人员往来、货物通关、资金融通、信息流动等方面;

  第二,形成“2+3”自由贸易区联盟。“大湾区有五个自贸区,首先是香港和澳门,是自由贸易的关税区,同时又有南沙、横琴、前海三个自贸试验区,如果这些区域能够形成一个联盟,不仅能够促进自贸区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樊纲指出,现在直接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自贸区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可以用自贸实验区和自贸区去对接,以此促进大湾区的发展。

  第三,大湾区应该具备一个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框架。因为暂时还无法实现自由贸易,更需要有一个法律制度框架,能够便于大家在管理上、规章制度上有一个统一的机制,有章可循,自动解决经济交往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的融合起来,制度的融合最终是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各种经济行为的融合。

相关阅读

每年可减少80吨CO 2排放 Wolfram Senger-Weiss: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潮流阿尔滕莱茵 劳特阿赫,[详细]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