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对外开放再进一步资本市场渐具“国际范”

时间:2018-04-26 来源:未知 责编: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最近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动作不断,渐具“国际范”的A股近期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频频亮相。 如果说沪港通是A股为全球投资者敞开的一扇窗,那么在经历了不断引入外来资本、引导国内资金对外投资之后,A股的这扇窗已经越开越大,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境内外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从原油期货正式上市,沪港通、深港通每日交易额度扩大4倍,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首只D股待出,到2018年力争推出“沪伦通”,首单H股全流通试点公司落地,新三板+H股明确……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在提升A股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同时,也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近期A股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频繁“抛头露面”,无疑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推进的市场化、国际化战略,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对直接融资的大力支持。

  要让国际投资者认可A股的投资价值,就必须通过改革,让我国的资本市场从制度建设、市场结构与国际接轨,具体而言就是在上市公司、产品和业务的准入、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增强竞争力。过去几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在股市制度改革和流通性改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从持续放宽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完善相关税收条款,到推出停复牌新规,这一系列举措都在为资本市场打开开放大门铺路。

  与此同时,A股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也在倒逼国内体制改革尽快落地,沪港通下税收的互联互通安排以及跨境监管经验为资本市场“走出去”率先做了尝试,未来如何有序地把新经济“独角兽”迎进来,稳妥顺利地发行CDR(中国股权存托凭证),让国内投资者能够适应一个更符合国际规则、更具先进投资理念的交易场所,成为监管层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可以预期的是,为了让优质企业留在A股,资本市场的制度政策将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国内投资者将更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更符合国际规则、更具先进投资理念的交易场所,A股的市场结构、估值水平、市场化水平、产品体系有望更深入对接国际市场,这必将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的发展动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助力实体经济。

  开放的姿态,多方欢迎;开放的行动,多方受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渐入佳境,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必将迎来高质量的发展。

相关阅读

每年可减少80吨CO 2排放 Wolfram Senger-Weiss: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潮流阿尔滕莱茵 劳特阿赫,[详细]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