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态度。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正会同法律、医院管理及信息专家研究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最快5月底推出。
从远程医疗到线上问诊 互联网渗透医疗多领域
互联网已渗透医疗健康各个领域,春雨医生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共有超过13万名医生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输出的线上问诊总量,相当于新增了30家以上大型三甲医院的门诊服务能力。好大夫在线统计则显示,2017年的前10个月,平台上17万名医生总计为社会贡献了166万小时的业余碎片时间,其中超过八成用于服务单个患者。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此前曾发表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国互联网医疗总问诊量达2.96亿,占全部就医问诊量的近4%。
在一线城市就医,长期被吐槽“看病如打仗 挂号如春运”,互联网入局,能否破解这一难题?
事实上,2000年左右,我国就已开始出现“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不到二十年,以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吸引大量医生与患者加入。以丁香园为例,拥有550万专业用户,其中包含200万医生用户,可提供在线诊疗在内的系列服务。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仅2016年全国就有超过30家互联网医院建成。
政策明确支持发展 业内期待细化规定
日前,国办公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按照《意见》,以医疗机构为提供主体,并把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必须和主管部门批准的实体医疗机构相关诊疗科目要一致,“也就是说,这个医院批的是三级综合医院,批了哪个科,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相应的什么样内容的服务,不能超出批准的诊疗科目范围”。互联网医院必须落地在实体的医疗机构,线上线下要一致的监管,并且必须得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
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的支持态度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是利好,不过在操作层面上,他们还在等待更加细化的规定。例如,《意见》允许互联网医院开展部分慢性病和常见病的在线复诊,但是“在互联网上初诊是绝对禁止的。”丁香园品牌总监陈磊表示,互联网诊疗,如何界定常见病和慢性病?又由谁来界定初诊和复诊?“比如很多患者在医院看完后,又到网上再问,这应该是算初诊还是复诊呢?”
焦雅辉表示,《意见》印发后,卫健委正会同法律、医院管理以及信息的专家研究关于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比如“互联网医院由哪一级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许可证,怎么验收,如何监管?”包括对“互联网医院”进行界定,明确互联网医院登记注册流程等等。焦雅辉说,相关管理办法争取于今年五月底出台。
“确权”医疗电子数据 监管要“看得见摸得着”
北京一位社区医生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实体医院与患者直接接触,掌握着患者大量隐私,如果互联网医疗机构可提供复诊,势必会接触到同样的信息,“互联网医院拥有哪些权利?谁又能监管这些信息的安全呢?”
2017年3月,丁香园、春雨医生等17家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与银川市政府集体签约,正式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通过发布《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办法》)等文件,银川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关于互联网医院管理较为系统的监管体系。《办法》规定,凡在银川进行注册的互联网医院,必须将其系统运营数据存放至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银川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局局长王川表示,互联网医院属于“互联网+”的一种业态,这些新业态最大特征就是网上留痕,通过网上监管,可实现全过程连续监管。[page]分页标题[/page]
互联网医疗涉及电子信息的“确权”问题,也就是说这些电子数据信息到底“归谁”。“只有确权以后才能明确数据谁能使用?怎么使用?”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透露,卫健委正在会同法律界、信息界和医院管理的专家进行研究,对电子病历的数据信息进行确权,以法律法规形式加大信息安全保护。下一步,卫健委还要进行医生在线诊疗数字的身份认证,保证网上全程要留痕、可追溯,并且要全国联网,实现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并尽快研究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
据了解,《意见》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安全作出明确规定。焦雅辉说,一方面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生的身份能得到有效核实。另一方面,允许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要求必须落地到医院,保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