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预料,北京时间今天(6月1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把“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75%-2.00%。
此外,美联储在声明中还表示:预计2018年还将加息2次,2019年料将加息3次。
美联储加息后,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标普、纳斯达克)都轻微收跌,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的声明“略偏强硬”。
美联储宣布加息1个小时后,沙特就宣布跟随,而且也是加息25个基点,真正做到了“落实美联储精神不隔夜”。
![]() |
随着北京时间9点半的到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央行身上,等待给出一个说法。
9点45分左右,结果来了: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14天和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55%、2.70%和2.85%,均与此前持平。央行今日净投放700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甚至连“表示一下”都没有。
说到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加息的含义。
在中国,加息一般是指“央行调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于利率实现了市场化,央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未必会被各家银行执行。但由于巨大的惯性,大家还是习惯看这个指标。
在西方,情况完全不同。利率市场化已经很多年,大家心目中的加息和降息,是调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就是大银行间融资,或者大银行跟央行之间融资的利率。
中国今天维持“公开市场7天、14天和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其实就是保持“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不变。
当然,名义上这个利率是“中标利率”,是市场博弈出来的,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利率有市场成分,但主要是央行引导在起关键作用。
尤其是在美联储加息当天,这个利率肯定是央行慎重考虑过的,具有导向意义的。
我之前在专栏里预测:今天凌晨美联储会加息,中国央行肯定不会正式加息(宣布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最多上调“公开市场利率”5到10个基点“意思一下”。
最新的结果是:中国央行懒得“意思一下”。
更NB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在今天还升值了194个基点。(中间价其实就是官方基准价)
众所周知,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美元加息(价格贵了),人民币没有加息(价格不变),但人民币对美元竟然还升值了。嗯,咱人民币就是这样任性。
为什么可以“任性”?咱有外汇管制呀!而且,人民币维持强势汇率,可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当然,央行“懒得理美联储”,主要是两国经济形势不同。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失业率创下10多年来的低点,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通胀也开始显著上升。所以美联储必须加息。
![]() |
而中国自2012年经济遭遇显著下行压力后,在2016年到2017年通过提振楼市,实现了一轮增长。目前,随着金融去杠杆,再加上出口见顶、进口大增(关税降低,国内产业受到挑战),环境保护加强,大基建变得越来越慎重,经济随时可能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所以,“金融紧缩”事实上已经在2018年上半年“见底”。
此前央行已经启动“降准”,以替代MLF。这意味着,央行将实现“低成本印钞”,有利于降低市场利率(美联储在加息)。此次“不跟美联储”,也是这一思路的继续。
今天上午9点45分,央行“不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的决定公布后,A股随即出现了一波显著但短暂的反弹。原因很简单,央行这样做对于股市、楼市都是利好。
但股市和楼市面临不同的情况。股市利好虽多,但大扩容是其实质,只要市场能承受,新股就会源源不断,这是近期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而楼市则不同,从今年前5个月情况看,中国“家庭加杠杆”仍然在火热进行中,5月新增信贷的53%给了居民家庭,这些钱当然主要用来买房子了。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楼市支撑了当前53%的中国经济增量。至于下半年,情况也只能如此。你想等着楼市入冬,等着特朗普给中国楼市降温,算是痴人说梦了。
未来一天半时间(华盛顿时间6月15日),是特朗普威胁要给中国“拉清单”(公布对华输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的关键时刻。北京时间今天(6月14日),美国国务卿将到北京访问。看来,避免撕破脸还是有希望的。
在这不确定的时刻,股市自然偏弱,而楼市正捂着嘴偷偷乐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