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经济 

整容贷骗局是一剂“复合性毒药”

时间:2018-07-13 来源:未知 责编:

  罗志华

  北京警方近日启动专项行动,打掉多个以“网络虚假招聘”“套路贷”为代表涉嫌诈骗或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破获相关犯罪案件20余起。媒体记者卧底北京多家美容整形医院,摸清了整容贷款骗局的套路,许多女性求职者入职前被公司带到医院整容以“提升形象”,在贷款整容后,招聘公司以各种理由不安排应允的工作岗位,有些公司甚至安排求职者提供“陪酒”“开房”服务以赚钱还款。

  类似的“整容贷”坑害求职者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除了这些直接的受害者外,这类事件还具有多重社会危害。

  首先,这些欺诈行为破坏了用工招聘市场的秩序和整体形象。曾有人把误入“整容贷”陷阱的责任归咎于这些求职者,认为她们对不靠谱的“好工作”和所谓高薪缺乏识别能力。但追求更好职位是人之常情,有谁放着月薪过万的职位不去追求,专门挑那些低薪工作呢?更重要的是,这些招聘信息通常来源于正规的招聘网站,有些还来源于实体职业介绍机构,求职者很难辨识。而这样的骗术多了,就会让招聘市场失去公信力,使求职者对招聘信息莫衷一是,难辨真伪。

  其次,贷款是化解燃眉之急的一个较好途径,可“整容贷”这类贷款故意埋设陷阱,让当事人在不知情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身陷其中,对贷款这项业务的整体声誉也极具危害性。近年来,不少人对贷款敬而远之,原因就在于“整容贷”“校园贷”等欺诈事件频繁发生,已悄然改变了人们对“贷款”的印象。

  此外,“整容贷”必然经过美容医院,上当受骗的求职者和她们的家人当然会将之当成帮凶,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有帮凶之嫌。这样一来,“整容贷”还败坏了美容医院的整体形象,也必将影响到医患关系。

  可见,“整容贷”骗局是一剂复合性毒药,而布下这个陷阱的有各类机构,包括网络平台、招聘公司、提供贷款的机构、美容医院等都难辞其咎。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精心设计的欺诈骗局进行精细解剖,看看哪些机构参与了“套路”设计,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击垮构成这个欺诈链条的各个环节,填平这些坑人的陷阱。

相关阅读

每年可减少80吨CO 2排放 Wolfram Senger-Weiss:引领可持续解决方案的潮流阿尔滕莱茵 劳特阿赫,[详细]
见习记者 郭洁本周(11月30日~12月4日)将有47股解禁,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686 4亿元。7股解禁市[详细]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微信不只是一个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也不是QQ,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现阶段的成功不[详细]
承接2019年IPO市场热况,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已有23家公司在这段时间招股,新股热潮一时无两。现时选择新股[详细]
12月25日,国宏中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宏中晶)、成龙基金会、贵州序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序央科技),赴威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