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地安门外大街建筑“限高”:将不超两层

时间:2014-08-13 来源:甘道阳 责编:

  昨天,记者从西城区环境办获悉,地安门外大街沿线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将按清末民初时的旧貌进行修缮,周边楼层高度不超两层。

  2012年起,西城区对文保区开展了整治提升工程,包括街面美化,如建筑物外立面、胡同、牌坊门楼整治、架空线入地、新增改建绿地等,大部分工程现已完工。

  目前,地安门外大街沿线正进行景观提升工程,街道、门楼、牌匾、胡同等都将按清末民初时的旧貌修缮,高层建筑将降低“身高”,楼层高度不超两层。据悉,大街沿线超出两层的建筑较少,超出部分并不高。对于建筑超高部分,将予以拆除“削层”。专家建议,不要超过鼓楼高度,白塔寺药店、地安门百货等都已改完。全区计划先从地安门外大街进行试点,之后在什刹海周边推广。

  西城环境建设围绕APEC会议和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进行系列“大动作”。整治完成后,全区环境质量将高于奥运标准。

  >>相关

  雁翅楼十一前竣工

  京华时报讯(记者文静)昨天,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复建的地安门雁翅楼拟于“十一”前完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初露容颜。雁翅楼于60年前被彻底拆除,去年开工复建。

  据悉,复建的雁翅楼路口东侧有4间房、西侧有10间房。整个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雁翅楼与地安门同时始建于1420年。原雁翅楼建筑造型别致,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13间,黄琉璃瓦覆顶,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

  雁翅楼原为清政府内务府满、蒙、汉三旗公署,1924年驱逐末代皇帝出宫时,部分太监曾栖于此楼。

  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1954年起,为疏导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从此,京城北中轴线上具有500多年历史的著名景观彻底消失。此前,西城区在街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了雁翅楼遗存。(记者 文静)

相关阅读

在6月24日-25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仓储配送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上,万纬物流荣获全国仓储地[详细]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作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去,荔枝有一日变色、三日变味的说法。想远距离销售荔枝[详细]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自新冠疫情爆发已一年有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详细]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岛盛大开幕,展会时间将持续一个月之久。上汽集团作为本次花博会官[详细]
5月21日,万纬物流官微宣布正式上线万纬客户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招商咨询、园区导航、投诉报修、资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