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山西作家聚会讨论文学创作:作品无需过分看重印刷量

时间:2014-08-14 来源:Tina 责编:

  太原8月13日电 (刘小红)“现在的文学作品,没多少人看,感觉像写给自己看的,”13日,山西省作协前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石山面对新近该省刚出版《谋圣张良传》时如是说。

  同西汉杰出政治家张良为同乡的现代业余作家赵龙,生于山西襄垣县,近日发表的《谋圣张良传》,意在传达对家乡的热爱。为此山西文坛数人近日对赵龙作品及张良文化进行聚会研讨。

  以《吕梁英雄传》等为代表作品的张石山说,小说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的文学现状就是文学作品写出来没多少人看,此话一出,在场多人都默认了张石山的观点。

  张石山回忆说,在80年代文学热的时代,一部好的作品动辄印发上万册甚至更多,作品内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然而当娱乐和大众传媒兴起之后,读小说的人就逐渐减少。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乏,人们只能看文学作品,所以出现文学盛况是可以理解的。”亲历了文学热的张石山称。

  在张石山的印象里,如今在国外的地铁或公交车上随处可见读书之人,也许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在中国即使真的有一部很好地作品出版,也没有多少读者。

  面对如今文学冷清的现状,张石山态度坦然,反而认为这才是文学的正常现象。他认为,作家不应该在乎印刷的册数、读者数量,即使出版的作品载着厚厚地灰尘摆放在图书馆里,也要继续写作,一个真正的好作品,需流传久远,取得永恒的价值。

  而新近出版作品的作家赵龙称,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从未考虑书籍卖不出去的状况,只想专心写作;目前印刷的近2000册作品,会联系书店或者以网络销售等方式处理。赵龙说:“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我对文学的热爱。”

  山西省作协前副主席、著名作家周宗奇则认为,现如今文学冷清早已是不更的事实,民众追求文学的方式逐渐个性化,但我相信,无论怎样,文学都会永葆青春,是一棵常青树。(完)

相关阅读

在6月24日-25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仓储配送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上,万纬物流荣获全国仓储地[详细]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作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去,荔枝有一日变色、三日变味的说法。想远距离销售荔枝[详细]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自新冠疫情爆发已一年有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详细]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岛盛大开幕,展会时间将持续一个月之久。上汽集团作为本次花博会官[详细]
5月21日,万纬物流官微宣布正式上线万纬客户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招商咨询、园区导航、投诉报修、资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