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部分抗战老兵现状:身背“国军”骂名至今抬不起头

时间:2014-08-15 来源:龙行天下 责编:

  “自此再无老兵回家”

  今年5月,第一个在孙春龙帮助下回家的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在缅甸密支那去世时,孙春龙写下《自此再无“老兵回家”》一文。

  孙春龙,著名调查记者。因为李锡全,2011年,正处在职业生涯黄金期的孙春龙提出辞职,转而成为“老兵回家”、“老兵关怀”公益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并在此后成立了旨在帮助抗战老兵的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从此,孙春龙的人生轨迹就与一群长期被故国遗忘、如孤儿般飘泊异域的老兵交织在一起。

  在《自此再无“老兵回家”》中,孙春龙这样记录:

  “妈妈,我想去当兵。”19岁那年,李锡全对母亲说。母亲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还是支持了儿子的想法。

  那是1938年,国难当头。李锡全的家乡湖南,不时有日军飞机前来轰炸。

  李锡全记得,母亲一直将他送到村口,并且再三叮嘱他,打完仗尽快回家。转过一个弯,他听到了母亲的哭声,歇斯底里。

  1943年10月,李锡全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向侵占滇西的日军发起反攻。李锡全写信给母亲,等这一仗打完,他就回家。

  滇缅战场在一年多之后取得了全面胜利,李锡全因伤滞留缅甸密支那。等伤口痊愈时,内战已经打响,身为国军士兵的李锡全,从此寄人篱下,亲人也再无联系。

  几年来,孙春龙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抗战老兵去世的速度非常快。老兵们的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据龙越慈善基金会统计,去年去世比例大概在10%,今年有可能是15%。据估算,全国每天有近10位老兵去世。

  “我写再无'老兵回家’,其实是觉得这是龙越基金会一段历史的结束和一段新的历史开始。从个体老兵看,他们年龄大了,回家的希望越来越小。”孙春龙说。

  一个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活到今天不容易

  6月30日,河南省滑县老店镇齐寨村,抗战老兵齐修体坐在床沿,照顾相濡以沫的病妻、比自己小10岁的任秀英。

  河南省滑县老店镇齐寨村,93岁的抗战老兵齐修体弓腰驼背,手拄木棍拐杖,肩扛一编织袋“战利品”——拾荒得来的饮料瓶、垃圾品,举步维艰,走到家中,并把捡来的“宝贝”放到屋里。老人说:进入夏季,一天可以捡到20多个饮料瓶。

  当我们看到这位老兵时,心中的感触难以描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当年叱咤风云战疆场,一腔热血打鬼子的国民革命军195师那个年方十六、当兵只为打“小日本”的穷孩子齐修体,到了风烛残年的今天,竟然如此贫寒、困窘、家徒四壁……

  老人所在的村子叫齐寨村,是河南省滑县老店镇最偏远的一个村。1938年4月,16岁的齐修体到中国国民革命军195师服役。在开封、江苏一带与日本鬼子打过很多恶仗。

  6月30日下午,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位抗战老兵的家。病床上,躺着清瘦如柴、现年83岁的老伴任秀英。据老人的闺女齐爱见讲,父亲一共当了三年兵。但老人年事已高,脑子有些糊涂,很多情况已表述不清了,好多打仗故事都是母亲以前讲给他们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老人在外地漂泊了十几年才回到了齐寨老家。如今老两口已失去了劳动能力,承包到户的责任田只好租给邻居耕种,每年只有300斤小麦100斤玉米做口粮,又回到了半饥半饱的日子。

  因为自己身负“国民党、杂牌军”的“罪名”,直到今日老人还是不敢承认自己是国军老兵。如今93岁的老人在村子里“还是抬不起头”,甚至遭人背后“说三道四”。

  日前,齐修体83岁的老伴任秀英“总吃不下”,在新乡医学院住院几天,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两个儿子一个入赘山西,另一个光棍儿子也五十开外。一个嫁在附近村庄的女儿经常来看老人,但婆家有老有小也帮不了爹娘很多。

  据了解,齐修体的事情经映象网报道后,迅速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短短几天时间,全国各地网友的捐款超过2.3万元,捐款已送到老人手中。

1

相关阅读

在6月24日-25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仓储配送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上,万纬物流荣获全国仓储地[详细]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作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去,荔枝有一日变色、三日变味的说法。想远距离销售荔枝[详细]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自新冠疫情爆发已一年有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详细]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岛盛大开幕,展会时间将持续一个月之久。上汽集团作为本次花博会官[详细]
5月21日,万纬物流官微宣布正式上线万纬客户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招商咨询、园区导航、投诉报修、资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