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全国首次土地财政“大审计”背后的“小期盼”

时间:2014-08-18 来源:郗媛 责编:

  京消息首次对全国土地财政“家底”的大审计将于近日开始,两个月后,审计报告将披露各地土地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这将是首次全国性土地管理工作审计,其中土地出让金的问题最为民众所关注,大审计被寄予医治地方“土地财政”的期望。(《山东商报》8月17日)

  媒体和舆论之所以把此次全国土地财政审计称为“大审计”,一来范围大,此次审计是全国性的土地财政大摸底,审计范围一直下到县级;二来规格高,由国务院牵头,时间跨度大,审计范畴广,涉及部门多。

  土地财政“大审计”的新闻出笼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不但对这次“大审计”给予厚望,而且对“大审计”的背后,还有四个“小期盼”:

  第一,“大审计”要做到“大公开”和“大透明”。既然这次波及全国的“大审计”,就应当做到公开透明,通过当地网络与电视等载体公布审计进程与结果,这不仅有利于公众监督,也有助于审计人员不搞暗箱操作。

  第二,此次“大审计”要掀起审计风暴,揪出一批土地“大老虎”。根据此前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情况和各地方的整改通报来看,在前三轮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所以,希望此次“大审计”不能徒有虚名,让喝土地财政“血”的腐败官员,以及土地交易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官员,一一“大亮相”,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第三,土地出让金用途之谜应解开。现在只知道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农,而用之于城”,城市变得日新月异,农村依然破旧不堪。因此,对这次“大审计”过程中,土地出让金的“用途”——包括它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都应该予以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最后,审计被寄予医治地方“土地财政”的期望。根源在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相匹配上,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地方政府的事多而钱少,因而才对“第二财政”恋恋不舍。国家站在财税的视角,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与事权,加快费改税的进程,启动税收制度变革,使地方政府拥有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从而回归到市场监督者和“守夜人”的本位。

相关阅读

在6月24日-25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仓储配送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上,万纬物流荣获全国仓储地[详细]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作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去,荔枝有一日变色、三日变味的说法。想远距离销售荔枝[详细]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危机。自新冠疫情爆发已一年有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详细]
  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岛盛大开幕,展会时间将持续一个月之久。上汽集团作为本次花博会官[详细]
5月21日,万纬物流官微宣布正式上线万纬客户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招商咨询、园区导航、投诉报修、资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将[详细]